傷寒論條文:少陰病始得之二三日,反發熱,脈沈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這是傷寒論少陰病中的條文,它跟慢性蕁麻疹有何關係呢?我們慢慢的來討論。
慢性疾病反復發作,多是陽虛的病人,表現為脈沈遲或脈沈數,症屬三陰,皮膚紅疹病在體表,六經辨病定在少陰及太陽,那麼為什麼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細辛可說是少陰病的解熱劑,用同為少陰病的麻黃附子甘草湯的條文來比較就可明白,不發熱者用麻黃附子甘草湯,發熱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既是陽虛,我們用附子溫陽,蕁麻疹發作時局部的熱象,可用細辛去解它的熱,而麻黃是很好的免疫抑制劑,可調節蕁麻疹的過度免疫反應 。
如果從伏邪的角度來看,可以加上黃耆,用黃耆托裏引邪外出,若病邪轉出傳入陽明,而熱重者可再加上石膏,若加上麻黃、杏仁、甘草,而為麻杏甘石湯也可以成為治療蕁麻疹的很好選方,麻杏甘石湯是太陽病的用方,也正如上述六經論治合拍,所以此病可定為太陽少陰合病去論治,又蕁麻疹發作快速,如風之疾勁,可加祛風解表的葯如荊芥、防風之屬,當然臨症時疾病是千變萬化,只舉一隅與大家分享自已的治病心得,用六經理論去代替後世的八綱理論,正可反應出真正的仲景思想體係,治病用方才不會捉襟見肘 ,且可進一步了解傷寒雜病論這一千古名著。
圖片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