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機轉的現代研究


1. 疼痛的閘門理論(gate control
theory)


1965Melzack Wall 提出疼痛的閘門控制理論,並將理論發表於《科學(Science) 》 雜誌上,其理論要點可歸納如下:


(1)疼痛的傳入信號傳到脊髓後角膠質的T-cellT-cell如同一扇閘門,控制疼痛信號向中樞神經傳入。


(2)T-cell的閘門控制又受粗的傳入纖維(A-fiber)與細的傳入纖維(C-fiber)的相對活動的控制,粗的傳入纖維(A-fiber)的興奮閾值較低,傳導速度較快。細的傳入纖維(C-fiber)的興奮閾值較高,傳導速度較慢。粗的傳入纖維(A-fiber)抑制疼痛信號向中樞傳入,也就是將閘門關閉;細的傳入纖維(C-fiber)則促進疼痛信號向中樞傳入,也就是將閘門開放。


(3)疼痛傳入衝動進入閘門,除了受閘門的調控外,也受大腦中樞下行訊號的調節。

    (4)脊髓的閘門控制,包含行為、心理及精神認知的影響,統稱為中樞的控制。

針灸的作用在提高疼痛的閾值,可用閘門理論來說明其針刺鎮痛機制。針灸強調得氣,即受針者要有痠、麻、脹、重的感覺,這些感覺推測因周圍神經受到溫和剌激的結果,若當針刺部位在procaine阻斷的神經支配領域時,則針灸的鎮痛作用喪失。












 2. 針剌鎮痛與鴉片物質的關係

    有研究發現微量嗎啡(morphine)注入大腦,能產生很大的鎮痛作用,後來發現腦中存在許多的自然鴉片(nature opiate)物質,包括:1)β-腦內啡(β-endophin);2)甲硫胺酸-腦啡呔(met-enkephalin)3)白胺酸-腦啡呔(leu-enkephalin)4)強啡呔(dynorphin)。另外,也發現腦組織中許多區域尤其在止痛系統存在鴉片接受器(opiate receptor)。


  70年代後期PomeranzChapmanBonica等傑出科學家,在動物及人體實驗中證實針剌可誘發大腦釋出鴉片物質阻斷痛覺感受或傳導,而產生鎮痛的效果。北京醫科大學的韓濟生教授(1986年),以不同頻電針來研究腦內鴉片物質時,發現甲硫胺酸-腦啡呔(met-enkephalin)及強啡呔(dynorphin)因不同頻率的電針剌激,選擇性的釋放到實驗動物的腦脊液(CSF)中。2Hz電針主要促進met-enkephalin的分泌,而100Hz電針則主要促進dynorphin的分泌。

針剌對HRV(心率變異數)與自律神經的影響的探討


 石現等人(2002年)研究針剌調節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將12位志願者分兩組,分別為抗膽碱葯阿托品組atropine groupβ-受體阻斷葯美多心安組metoprolol
group
,對比則採用自身對照,比較電針內關與厥陰俞前後不同給藥的HRV變化,結果顯示阿托品組使交感神經活性增強、HRV 下降針刺的效應是使交感神經活性減低、迷走神經活性增加的去藥物干預樣作用。給予β-受體阻斷劑後針刺的作用是增加交感神經活性的去藥物干預樣作用。因此推論:針刺效應依賴自主神經功能即通過調節自主神經的均衡性改善HRV和調節心率;針刺效應具有保護心肌的作用;針刺對自主神經的調節在一定程度上是雙向、良性的。


王琴玉等(2003年)針對腎性高血壓的大鼠作研究時,發現針剌足三里與腎俞能使實驗模型大鼠的血壓下降,HRVHF成分增高,與血壓正常的控制組大鼠有所不同。高永輝等(2009年),以不同穴組電針對失血性低血壓大鼠的血壓、心率及自主神經活動作了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大鼠失血後早期血壓迅速下降,而電針能明顯升高低血壓大鼠的血壓,因此大鼠在失血後呈代償狀態,交感與迷走神經失衡,而電針後也改善了此種失衡狀態。


由於HRV是判斷心血管疾病預後的一個相對獨立性較強且與猝死相關較好的指標,因此侯慶(2001年)針對針剌對中風繼發腦-心綜合症心率變異性的影響作研究,結果發現針刺可提高腦卒中患者急性期因迷走神經功能障礙所致心率變異性的降低,調整心臟植物神經的均衡性。


OuyangHui等(2002年)發現電針可加速母獵犬胃排空,改善胃的慢波節律及竇性收縮活動,可能的機轉牽涉胃迷走神經的傳達路徑。Chi-Hsien Chang等人(2005年)迷走神經阻斷劑阿托品造成HRV各成分數值的改變,無法由電針足三里穴來補償,由此推論,電針足三里對HRV的改變,可能藉由迷走神經的路徑來完成。S.Liu等人(2008年)發現剌激足三里及內關穴可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狀,同時增強HRV成分中HF的數值,降低LH/HF的比值。Kenji
Immai
等人(2008年)發現電針足三里可增加胃蠕動及降低LF/HF比,而電針天樞則抑制胃蠕動及提升LF/HF比,並認為此種現象與自主神經的活動有關。


石現等人(1995年)觀察針剌療法對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時,發現針剌內關穴後,LFLF/HF比明顯下降,因此認為針剌療法具有調節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經功能。謝菊英等人(2003年)觀察針剌治療偏頭痛及其對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的影響時,將全部病例按分層隨機分為治療組與西葯對照組,治療組針剌太陽、頭維、率谷、絲竹空、風池、夾脊等穴,對照組則口服麥角胺咖啡因片,結果發現針剌能夠調節與頭痛發作有關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能部分阻斷交感神經系統的不穩定性,因此認為針剌可以治療偏頭痛。張文彭等人(2006年)針對71例哮喘患者作研究,觀察針剌療法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心率變異性及肺功的影響,結果發現哮喘患者在針剌後自主神經調控作用明顯加強,交感神經功能相對提高,同時肺功能明顯改善。侯慶等人(2006年)將80例患者隨機分配至針剌組與對照組,觀察針剌治療郁症的心率變異,結果發現針剌能調節自主神經的均衡性,改善郁症患者自主神經的紊亂狀態。


由以上近代的研究發現,針灸不僅在痛症的治療上是優越的,對於自主神經的調控亦可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對臨床醫師來說針灸是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








療效顯著的”黃褐斑”中醫治療





療效顯著的黃褐斑中醫治療


黃褐斑,有部分人稱肝斑,是發生於面部的常見的色素沈著性皮膚病,男女都會發生,但以女性患者居多。黃褐斑的成因比較複雜,既有生理回應引起的,也有非生理性原因產生的。


黃褐斑的成因


一:內分泌 


  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衰退,腎上腺皮脂功能變低,會導致黃褐斑的產生。像孕婦會出現黃褐斑主要因為雌性激素及孕激素增多,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妊娠斑。


二:慢性病

       得了黃褐斑還真不能小看,這不僅是臉上美麗破壞的單純性問題,甚至是一些慢性病的前兆表現。如︰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肝腎疾病、慢性腸胃疾病、惡性腫瘤等都可能引發黃褐斑問題。在黃褐斑的治療時也要從多角度檢查一下,找對黃褐斑發病原因。


三:陽光

       紫外線不僅是釀造黃褐斑的儈子手,同時也是各類斑點的形成根源,要想遠離色斑,防晒工作必需做到位。尤其正值夏秋交接時期,很多朋友開始放縱肌膚在陽光下的曝光度,防晒工作一點點放鬆,這當然是美白的大忌。這為加速色斑形成提供了便利條件。


四:化妝品


  化妝品也是釀造黃褐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化妝品中含有香料、防腐劑、鉛、水楊酸鹽等成分這些都是製造肌膚問題的源頭,尤其一些劣質化妝品要避免使用,不要圖一時的便宜,而造成高額的補償。




五: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這點常常不能引發我們的重視度,而我們長期緊張壓抑、身體長期處於過度疲勞之中,給身心帶來很大壓抑感,這些會使肌膚細胞色素沈著,色素顏色加深,所以要預防黃褐斑我們要學會調節自身壓力哦﹗





中醫之黃褐斑的病因病機


中醫將黃褐斑的病因病機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精血不足,不能上榮於面;或氣血痰瘀積滯皮下,色素沈著而致;或肝郁氣滯,郁久化熱,灼傷陰血,致使顏面氣血失和而發病;或脾虛生濕,濕熱蘊結,上蒸於面所致;也有人認為與沖任有關,沖任起胞宮,最終上行至面部,肝郁血滯傷沖任,氣血不能上榮於面,故致本病。





中醫治療特色


       針剌治療黃褐斑具有操作簡便,療效顯著等優點,以血海,足三里為主穴,旨在從全身出發,用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氣血充分榮於面部,加上局部獨特針法治療可更快速見效。加上中藥調理,可選擇六味地黃丸、逍遙丸等。若對於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原發病,經常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使色素減退,對防治黃褐斑有益。口服避孕藥或其他藥物引起的黃褐斑,可停止服用該種葯物。












面部黃褐斑



參考圖片取自網路











板機指(狹窄性腱鞘炎),針刀治療剖析

  板機指的 正 式學名為「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為人類手指骨端有個類似滑車的結構。當手指彎曲時,肌腱可伏貼於骨頭上滑動,但當手指過度使用,造成滑車與屈指肌腱過度摩擦,就會產生腫脹、發炎、狹窄現象,使彎曲的指頭伸直時會有「喀」聲響,變成兩段式伸直,猶如扣板機的動作,故稱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