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現等人(2002年)研究針剌調節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將12位志願者分兩組,分別為抗膽碱葯阿托品組(atropine group)與β-受體阻斷葯美多心安組(metoprolol
group),對比則採用自身對照,比較電針內關與厥陰俞前後不同給藥的HRV變化,結果顯示阿托品組使交感神經活性增強、HRV 下降,針刺的效應是使交感神經活性減低、迷走神經活性增加的去藥物干預樣作用。給予β-受體阻斷劑後,針刺的作用是增加交感神經活性的去藥物干預樣作用。因此推論:針刺效應依賴自主神經功能,即通過調節自主神經的均衡性,改善HRV和調節心率;針刺效應具有保護心肌的作用;針刺對自主神經的調節在一定程度上是雙向、良性的。
王琴玉等(2003年)針對腎性高血壓的大鼠作研究時,發現針剌足三里與腎俞能使實驗模型大鼠的血壓下降,HRV的HF成分增高,與血壓正常的控制組大鼠有所不同。高永輝等(2009年),以不同穴組電針對失血性低血壓大鼠的血壓、心率及自主神經活動作了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大鼠失血後早期血壓迅速下降,而電針能明顯升高低血壓大鼠的血壓,因此大鼠在失血後呈代償狀態,交感與迷走神經失衡,而電針後也改善了此種失衡狀態。
由於HRV是判斷心血管疾病預後的一個相對獨立性較強且與猝死相關較好的指標,因此侯慶(2001年)針對針剌對中風繼發腦-心綜合症心率變異性的影響作研究,結果發現針刺可提高腦卒中患者急性期因迷走神經功能障礙所致心率變異性的降低,調整心臟植物神經的均衡性。
Ouyang和Hui等(2002年)發現電針可加速母獵犬胃排空,改善胃的慢波節律及竇性收縮活動,可能的機轉牽涉胃迷走神經的傳達路徑。Chi-Hsien Chang等人(2005年)迷走神經阻斷劑阿托品造成HRV各成分數值的改變,無法由電針足三里穴來補償,由此推論,電針足三里對HRV的改變,可能藉由迷走神經的路徑來完成。S.Liu等人(2008年)發現剌激足三里及內關穴可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狀,同時增強HRV成分中HF的數值,降低LH/HF的比值。Kenji
Immai等人(2008年)發現電針足三里可增加胃蠕動及降低LF/HF比,而電針天樞則抑制胃蠕動及提升LF/HF比,並認為此種現象與自主神經的活動有關。
石現等人(1995年)觀察針剌療法對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時,發現針剌內關穴後,LF及LF/HF比明顯下降,因此認為針剌療法具有調節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經功能。謝菊英等人(2003年)觀察針剌治療偏頭痛及其對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的影響時,將全部病例按分層隨機分為治療組與西葯對照組,治療組針剌太陽、頭維、率谷、絲竹空、風池、夾脊等穴,對照組則口服麥角胺咖啡因片,結果發現針剌能夠調節與頭痛發作有關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能部分阻斷交感神經系統的不穩定性,因此認為針剌可以治療偏頭痛。張文彭等人(2006年)針對71例哮喘患者作研究,觀察針剌療法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心率變異性及肺功的影響,結果發現哮喘患者在針剌後自主神經調控作用明顯加強,交感神經功能相對提高,同時肺功能明顯改善。侯慶等人(2006年)將80例患者隨機分配至針剌組與對照組,觀察針剌治療郁症的心率變異,結果發現針剌能調節自主神經的均衡性,改善郁症患者自主神經的紊亂狀態。
由以上近代的研究發現,針灸不僅在痛症的治療上是優越的,對於自主神經的調控亦可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對臨床醫師來說針灸是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